现如今,各种离婚案件之所以会闹上法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会涉及到财产的分配,而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导致更多的社会矛盾,我们也出台了婚前个人财产这个概念,为了确保双方个人在婚前的财产不会受到影响。那么到底什么是婚前个人财产?
一方的婚前财产是指一方婚前已经取得的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一方婚前财产可分为以下4类:
个人所有的财产,如工资、奖金,从事生产、经营取得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因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资本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
一方婚前已经取得的财产权利,如一方婚前取得的债权等。
婚前财产的利息,包括个人财产婚前利息。
一方婚前以货币、股权等形式存在,而婚后表现为另一形态的财产。
婚前财产的界定时间为双方结婚登记之日,结婚登记前双方分别所有的财产归一方所有,结婚登记日后一方单独获得或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特别约定外,作为婚后夫妻共同财产。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简化财产关系,便于离婚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新《婚姻法》规定:“夫妻一方取得的婚前财产归其所有,除非书面约定,不会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新婚姻法司法解释里对房产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说明,“第十九条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到底什么是婚前财产?相信看完了上述的法规之后,大家也对这个概念有了更多的认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