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结婚,我们需要了解的东西很多,从婚庆相关再到结婚的习俗,再到婚前财产的公证等等,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需要我们去了解的,那么婚前财产如何界定?婚姻法对于婚前财产是如何规定的?只有真正的明确了法律的规定,我们才能更好的把握自己的财产。
一、婚前财产如何界定
一方的婚前财产是指一方婚前已经取得的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一方婚前财产可分为以下4类:
(1)个人所有的财产,如工资、奖金,从事生产、经营取得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因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资本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
(2)一方婚前已经取得的财产权利,如一方婚前取得的债权等。
(3)婚前财产的孳息,包括个人财产婚前孳息。
(4)一方婚前以货币、股权等形式存在,而婚后表现为另一形态的财产。
婚前财产的界定时间为双方结婚登记之日,结婚登记前双方分别所有的财产归一方所有,结婚登记日后一方单独获得或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特别约定外,作为婚后夫妻共同财产。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简化财产关系,便于离婚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二、婚姻法对婚前财产的规定
《婚姻法》对婚前财产规定如下: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第十九条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现如今,不少朋友在结婚之前都会对自己的财产和房产进行公证,事实上这是一种很好的有效的保护自己权益的方式,如果不想以后收到财产分配的困扰,大家不妨尝试一下这种方式。